吉他社

那一片花

1 吉他谱  0 求谱  0 拨片 

语种:国语

唱片公司:大地唱片

发行时间:2001-11-01

类别:录音室专辑

那一片花专辑介绍 虽然早在1995年,“大地唱片”就借鉴“魔岩唱片”魔岩三杰“新音乐”的概念和打包发行的形式,推出了他们自己的“大地现代音乐群”——金武林的《失乐园》、陈劲的《雾气里的昆虫》和丁薇的《断翅的蝴蝶》,但是由于销量情况惨不忍睹,虽然这三张专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机会发行CD版本。

直到2001年,才被一家名为“永盛世纪音像中心”的发行商从“大地唱片”的曲库里捞了出来。但非常可惜的是,这次原本应该大肆庆祝的事件,却最终成了一场才出虎群又入狼堆的悲剧。虽然是名媒正娶,但经常在侵权案中列于被告席的这家公司,却一定非把它搞得像苟合。如果你对“引进版”的“七宗罪”还不是很熟悉的话,那么这张丁薇的专辑完全可以充当一册鲜活且血淋淋的教材:
一、换封面,将卡带版很有欧洲艺术风格的封面设计取消,而换上了一张更适合做海报的大头照。
二、打乱歌序,而且也没发现这样做的意义究竟是想突出什么,纯粹是瞎捣蛋。
三、将《校园民谣1》里高晓松的歌画蛇添足进专辑,这就像汤里掉进的苍蝇,虽然美其名曰买一赠一,但这样的赠品不要也罢。
四、换专辑名,原本好好的专辑名《断翅的蝴蝶》被换成了《那一片花》,反而降低了响亮度。但结果如何,《断翅的蝴蝶》——还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至于五、六、七,还是暂且略过不表。

最后回归唱片正题。《断翅的蝴蝶》其实无愧于“大地现代音乐群”的包装桥段,至少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它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它现代化的目标。首先,这张专辑是内地迄今为止都很少见的由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音乐人完成的专辑,北京的孔宏伟、张永光、刘元、艾迪、杨乐等,上海的林海、安东及丁薇自己等,以及广东的三宝、捞仔以及“卜通100大乐队”的毕晓笛、贺宇旭、李小林等,不仅是三地最强的乐队,也是三地乐坛元老极的奠基人,他们其中的大多数又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跨入爵士乐领域的乐手,而最后一点则是举足轻重的影响了整张专辑的艺术水准。

与从曼哈顿音乐学校毕业的JaneMonheit相似,出身于上海音乐学院这扇名门的丁薇,走的同样是介于艺术、传统爵士和流行乐兼容的音乐路线。同时,由于丁薇(甚至整个音乐制作团队)都经历了港台流行音乐入侵内地的战火洗礼,因此在作品的创作和演绎上,总是会带入许多港台式的人性化。专辑在主体上选择的还是相对传统的Swing,仿佛是百乐门的重现,无论是结构还是元素方面,都不具备任何音乐的革命性质和颠覆性,但对于当时的内地乐坛来讲,这种对爵士人声的初探,却还是有着探索的意义在其中。在这一点上,选择丁薇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拥有古典基础的她,能够掐住这种古典爵士结构复杂的命门,所以她的演绎虽然华丽,但却总是能够处变不惊、从容自如。而一点小小的艺术神经质,加上港台人性化唱腔的点缀,又如同神龙点晴,让这些原本在五星级酒店大堂当作咖啡伴侣使用的音乐,有了许多呼吸的味道、呻吟的味道和挣扎的味道。

专辑在主打爵士牌的同时,也在这个框架上做了许多不同的尝试。其中改变自河北名歌《小白菜》的《断翅的蝴蝶》,无疑是最让人意外的作品,从北方民谣到纯西化的Blues-Jazz,其间进化过程居然毫不露痕迹,它也再次诠释了音乐无国界的真理。而《远方的城市》则是一首极具小情小调的民谣式流行曲,其创作背景来源于丁薇因遗失身份证而无法登机,最后弃飞从火的故事,也正是在这种更易于思考的交通工具中,最终萌发出了她许多小却是真正发自内地的情绪,这也同样说明了交通工具越落后,反而越容易激发创作想像力的道理。《水中花》则拥有内地歌坛一姐也演绎过的版本,但传世的却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丁薇版本,原因就在于丁薇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这种巧劲来自于Sarah Brightman或者Enya那种举重若轻式的艺术化演绎,所以歌曲整体就不再只给人一种歌者唱得好,而是表现得好的感觉,原来唱歌并不仅仅是一件体力活,同样也是一次脑力的角力。《流星雨》则是专辑中最异类的作品,宏大的音乐叙事结构,让它有了类似于World Music那样的厚重文化感,其潜力具大的舞台表演空间,也让它只要换一下歌词就能成为一首天生天就的综合运动会主题曲。

《那一片花》、《猜》、《等》、《是不是该恋爱》、《算了》都算是比较传统的爵士乐,但在很多时候,丁薇是跳过爵士乐,而直接用古典加流行的方式融合音乐的,其效果类似于李泉的《上海梦》,而取而代之爵士灵魂要素的,则是她骨子里很浓重的小资气质。这真是个聪明的选择,毕竟爵士乐还不能完全融入这一代音乐人的血液,形似永远强于神似,在这一刻能用一种替代品来替代爵士乐的神韵,也就让丁薇的这张专辑有了许多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