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社
Under The Running Board
10 吉他谱
0 求谱
0 拨片
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
语种:
英语
唱片公司:
Relapse
发行时间:
2008-10-14
类别:
EP、单曲
简介
专辑歌曲
Under The Running Board 专辑介绍
来自美国的实验派Progressive/Hardcore乐团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的风格很诡异,riff编排毫无逻辑,疯癲的鼓击让人难以抓到头绪,但体验过他们现场演出的人更会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以下简称DEP)是一瓶荒诞的美酒,一块冷漠的面包;是一个创意的床铺,一架理性的汽车;是一个宣泄的器具,甚至是一个安全套。他们把历史感抽空,把传统碾碎,把所有的规则抛弃,他们是唯一不变的变化,是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所面对的,无处不在的荒谬与无时无刻的颠覆。如果你非要认为DEP是艺术家,那么,他们是最戏虐最反面最无理的那一个。
当DEP出现的时候,很多人笑了。有一部分将不用在严肃音乐面前故作深沉,有一部分将不用在纯技术实验里琢磨乐式定理,而还有一部分,则早恨不得把传统重型音乐无聊的节奏型迭加扔到废品回收站里去。在逐步人格化的进程中,不在借用陈腐的理性规则与经验,而让意识自然累积,现在这不是斗争,而是经过还原之后的欲望。他们迫不及待的等着DEP,等着那神经质的Riff,等着它像手术刀一样,剥开欲望的心脏,剥开理智的头颅,剥开一切言过其实的高雅,夸夸其谈的狂野……原来,音乐是可以这样玩的。
在商业社会里,“经典”是一个被严重操纵的词汇,无论是媒体还是乐迷都不情愿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放入历史的淬火中锻造,而只是视为“经典”急切冷藏。因为历史不可信,只有当下的经典没有历史的经典。事实上,主流的世界需要的只是更高级的快餐罢了,以讹传讹的结果是太多的储藏室里堆积着这种快餐。基于这些时代特点,我也不愿意把DEP以及他们的《Miss Machine》称为经典了,在Mathcore的小众范围内,它早已得到当下证明,但是我有耐心等待它的历史价值。这张让一切语言都显得多余的唱片,开头就是一连串短促、剽悍、气场强盛的爵士节奏。整张专辑除了这些疯狂的抽风段落,还有精确的变拍和模糊的节奏感。如果说,极端金属的压迫性源自一体化的声响效果,那么,DEP以及Mathcore的精英们所强调的极端压迫则直接源自节奏,源自一种激烈、纷乱,任意排列、随意伸展的节奏张力,这是更原始更难于接受的“极端”。正因此,DEP才可以在《Miss Machine》中加入电音点缀而毫发无损。由于源自节奏而可能性更多的好处,在这里一览无遗。《Miss Machine》就是一张把节奏演绎的近乎完美的专辑,不像DEP早期一味的复杂化,略微减少了狂乱的Jazz元素,加入Metalcore的韵律感而可听性剧增。Riff的音阶并不复杂,但却利用节奏的飞驰让他们随时保持了锋利与火辣。吉他剧烈降调但却保持适度失真,使得音色非常有柔韧感,在疯狂的整体中有种特别的舒适。整张作品看似荒诞,却历久弥香,有严谨而独特的理性构架在背后支撑。对于DEP来说,《Miss Machine》是技术性与可听性相结合的里程碑,它是Mathcore的典范,是这支怪兽十年的精华和最壮硕的青春。
这支叫做DEP的怪兽成立于1994年,前身叫Arcane,1997年出于对著名银行抢劫犯John Dillinger的敬意而更名DEP。已在地下音乐圈小有名气的他们同年受到了Relapse的关注。这个以经营爵士和各种先锋极端音乐为主的独立厂牌立刻为DEP灌制了一张3首歌的EP《Under the Running Board》。当时乐队成员包括鼓手 Chris Pennie,贝斯Adam Doll ,吉他手Ben Weinman 和Derek Brantley。很显然这几个人的音乐理念并不一致,这三首歌并不是之后DEP爵士化的重型路线,而是传统重型音乐的个性化、极端化变形,最突出的是受到了Napalm Death那一路的Grindcore影响,整体齐上齐下,狂躁,带有蛮横的杀戮感和严重的血腥味。但是癫狂的核嗓嘶吼却又是不同于一般极端金属的Mathcore路线。Riff中他们一套以单音构成的快速行进又有十分浓重的旋律色彩。这张EP的惊诧之处不在于艺术性,而在于DEP表现出的极为高超的演奏技巧。Jazz元素虽然不多,但在《Abe the Cop》中还是依稀听见潜伏在快速的段落衔接之处。聆听这张EP总会让人想起Cryptopsy、Cynic等等带有前卫性的极端金属乐队,也怪不得有不少媒体把DEP归为金属阵营,原来他们早期不免有这方面的影响。但事实上,硬核的理念、态度才是DEP的立身之本,特别是更为地下的Power Violence、EMO Violence以及Coalesce、Converge所开创的Noise Core等等更自由更极端更有想象力的音乐才是DEP的灵感之源。在Bass手Adam Doll因车祸暂时离队之后,DEP遭遇了大量人员变动,Ben Weinman、Chris Pennie确立了在队中的核心地位,DEP开始步入正轨。
1999年对于Relapse和DEP,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年。Neurosis的《Times Of Grace》、Amorphis的《Tuonela》、Mortician《Chinsaw Dismenverment》等等同期发行的重要唱片树立了Relapse在非主流领域的大厂牌形象。而DEP的《Calculating Infinity》也是巩固该公司实力的重要唱片之一,同时这也是他们成为Mathcore领军人物的开始。由于Adom的意外车祸,Ben Weinman兼任了贝斯和吉他的录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张专辑的贝斯虽然单薄,但是整体运行却完全依照了Ben Weinman、Chris Pennie二人青睐的爵士化重型路线。摇滚乐在声色,声响上的自由度与爵士乐在音阶、节奏上的自由性,在这张专辑里同时得以发挥。部分爵士乐迷甚至认为这根本不是摇滚乐,这是用摇滚乐的失真在演奏爵士!至今,仍有媒体将这张专辑列为现代爵士的入门唱片之一。那么,《Calculating Infinity》的爵士在哪?那就是从来没有稳定的音阶,从来没有固定的节奏!有句名言称“发生一次是即兴,发生二次即为规则”,而《Calculating Infinity》通篇都是在乐手即兴的章法下自由运行。甚至在编配时,DEP也出人意料的安插着没有规矩的起伏。比如《The running board》,贯穿左右声道的女声呻吟过后,马上停顿了开头剧烈抽搐的RIFF,同名曲《Calculating Infinity》则用复合节奏的转换,鲜明的映射出了轻重的对比。《Calculating Infinity》的曲目时间非常短,大多充斥着飘忽的音阶走向与节奏的极端细化,于是酿制出了Mathcore赖以成名的所谓抽风特色。除了爵士的作用之外,Coalesce、Converge所开创的人声咆哮也是抽风劲的重要作用力之一,它的秘密不在唱法而在于完全的随着破碎的节奏游动,从而让“抽风”成为最富有直观性的音乐面貌。DEP凶狠异常的音乐里,已经没有了所谓英雄主义,所谓对世界的愤怒、反抗以及任何带有煽动性的积极作为。他们的歌词直接描述性,描述荒谬,但却有优美的排比句式。这种颠覆了“意义”的重要性,从不解释而只描述的自由手法,与DEP的音乐一样,带有浓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Calculating Infinity》是DEP最好的一张唱片。我一直这么认为。比起《Miss Machine》它少的只是可听度和成熟的韵味,但是最能表现DEP特色的,正是这张吸引着前卫迷、爵士迷的硬核唱片。那时起,DEP得到了更多的巡演机会,并且遇到了参与过Faith No More的著名实验摇滚音乐人Mike Patton。这个人对DEP所创造的爵士重型音乐非常赏识,并且邀请他们与自己的乐队Mr Bungle一起巡演,DEP借机名声大噪。02,03年,在寻觅新主唱未果的情况下,Mike Patton直接加入DEP并参与了两张EP《Irony Is a Dead Scene》、《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的录制。这是DEP音乐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Patton带来的Funky,Blues元素,Adom伤愈归队带来的键盘电音效果,使得DEP找到了期待中的突破口。与《Calculating Infinity》一样,这两张EP也带有很强的即兴色彩,但是融合的元素更为庞杂,音色音效上更为华丽,许多段落像是现场演奏时的灵光一闪。但正由于元素的增加,DEP以往的重量和抽风劲不可避免的下降。当DEP以全新的音乐思维向前摸索的时候,他们的乐迷也开始分化,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这种变化而离去。Patton与DEP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诙谐与刚猛的协调,幽默与果决的调和,这是两种行为方式,两种处事态度的碰撞。这两张诡异甚至带有滑稽美学的唱片并不算十分完美,但却为DEP后期的作品做了重要铺垫,这只怪兽开始向更成熟更生动更有兼容性的音乐路线迈进!
有了Mike Patton带来的灵感,有了新的创作方向,DEP急需的是一位适合的主唱。他会声嘶力竭的呐喊,用一切猛烈的燃料推动DEP的跃跃欲试,他会凉爽的情嗓,用所有温柔的情怀为DEP推波助澜。他就是Greg Puciato,在《Miss Machine》之前,他的加入立刻为DEP上紧了发条,五年的积累在这张天马行空的专差辑里得到全面爆发。电音效果和多元素的良好兼容,固然源自Mike Patton的熏陶,但是DEP后期作品在人声表现上的多样性,正是源自Greg Puciato对多种唱法和音色的精确把握。他对于DEP,相当于Howard Jones之于Killswitch Engage,Lord Worm之于Cryptopsy,一经涂抹,立刻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Miss Machine》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其成功已是顺理成章。
接下来就是所有成功乐队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如果突破巅峰?对于DEP这种从不考虑流行度的重型乐队,并不需要估计乐迷要求。他们如果停滞不前,没有任何理由,那就是失去了创作灵感。2006年的翻唱专辑《Plagiarism》,显示出了DEP对主流摇滚乐的关注和庞杂的聆听范围,他们试图从Massive Attack、Soundgarden等乐队那里找到出口。其实,从《Miss Machine》的种种迹象来看,DEP的兴趣已经转移到如果把各类音乐融入自己的爵士重型之中,他们不可能在做到更极端,更疯狂,更不可思议。因为从音乐性、技术性上来说,DEP的能力在《Calculating Infinity》时就已穷尽。后来多元化的路线,才是这支乐队真正的救赎,他们很幸运的找到了新鲜的活力。这支渐渐步入中年的野兽,却依然流淌着青春之血。
《Ire Work》正是DEP沉寂三年之后的全新作品。除结构上的成熟之外,你绝对感受不到他们有任何停滞的现象。随处爆炸的抽风段仍如壮年时期,随着抽搐的吉他任意拉拽着神经的爆裂,快速的切割,快速的舞动,快速的敲打……又快速的停顿,快速的压迫……然后没有知觉的步入了DEP的乐章之中。美妙的清嗓甚至是油滑的起伏,都剥去了所谓主流的标签,在这里锯开DEP的棱角。这张专辑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Mathcore。除了《Miss Machine》延续下来的音色,这张更注重不同情绪的修饰,稍稍收敛狂乱的爵士,而让情绪与他们的音乐元素一样丰富起来。在DEP所有的专辑中,这是最具可听性,元素最多的一张。DEP成就了自己的荒诞,这荒诞就是冷漠,根本不用任何真切的语言与听者沟通,没有词汇可以提炼出DEP所表现的一切……不是狂野,不是强悍,不是感人,不是煽动,而只是疯狂的带着你驰骋,漫游在他们怪诞的音乐里……这个世界似乎从来没有符合情理。
可就是这么怪诞无情的音乐,其背后,却是无以伦比的技巧和强盛严谨的框架。DEP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像一壶美酒,但却形容不了它的味道,像面包一样不可或缺,但毫无人情的温暖,像一个任人发泄的器具,但却无法满足你真正的欲望,它像野兽一样狂暴嘶吼,但却找不到任何愤怒的基因,它的内部,处处凝结着科技化的冰冷的智慧……
但是,如果你要聆听DEP的话,首先要做到,就是不要管他们到底是什么……
The Mullet Burden
Sandbox Magician
Abe The Cop
Sandbox Magician (Live)
Jim Fear (Live)
Destro's Secret (Live)
Clip The Apex... Accept Instruction (Live)
43% Burnt (Live)
The Mullet Burden (Live)
Sugar Coated Sour (Live)
The Running Board (Live)
Abe The Cop (Live)
Paranoid
首页
乐谱
乐器
社区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