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社-公众号

30941 2019-3-8 13:59:47

我们都是按照各自的接受能力去听音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三个层次上听音乐的,姑且称之为:感官层次、表现层次和纯音乐层次
  
  

听音乐*简单的听法就是纯粹为了乐声悦耳,这就是感官层次。在这个层次听音乐时我们完全不想、不作任何思考。单是乐声的吸引力本身就孕育着一种不用脑筋而又引人入胜的境界。
  
  

奇怪的是许多自命够格的音乐爱好者都过于沉溺于这一层次。他们到音乐会去放松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慰藉或逃避,借以进入一个理想世界,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去想日常生活的现实。当然,他们也不是在想音乐本身。




  

感官层次在听音乐中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音乐存在的第二个层次是表现层次。一进入这里,我们就踏上了有争议的地盘。作曲家一般对任何关于音乐表现什么的讨论都避之唯恐不及,要恰到好处地说明一部音乐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还要让人满意你的解释,天知道有多难。但是这不应导致另一个极端:干脆剥夺音乐“表现”的权利。
  
  

我个人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一种表现力,所有乐曲的音符背后都有某种含义,这种含义归根结底就是这部乐曲要说的话,是这部乐曲的内容。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简单的问话来叙述:“音乐有含义吗?”我的回答是“是的”。“你能用几句话来说明这含义是什么吗?”我的回答是“不能”。难就难在这里。



  

不论专业音乐家们的意见如何,多数初入门者都还是在苦苦求索,用适当的言词来抓住音乐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反响。因此他们总是觉得柴可夫斯基比贝多芬“好懂”。首先,把一个词缀到一部柴可夫斯基的乐曲上要比缀到一部贝多芬的乐曲上容易。而且,在这位俄国作曲家那里,每次重听他的一部乐曲时,它几乎总是向你诉说着同样的意思;而贝多芬则不然,常常很难抓住他究竟在说什么。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贝多芬之更加伟大就在于此。因为总是向你诉说同样的事物的音乐不久就会枯燥乏味,而每次听来含义都略有不同的音乐生命力长存的机会更多。

  
  

如有可能,不妨听听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四十八首赋格曲的主调。请你将每一首主调挨个听下去。不久你就会发现,每一首主调都反映了一个不同的感情世界。你不久还会发现,你越是觉得美的主调,就越难找到使你自己完全满意的词来描述它。



  

音乐存在的第三个层次是纯音乐层次。除了音乐发出的悦耳之声和表现感之外,音乐的确还存在于音符本身和对音符的把握之中。多数听者不大意识到这第三个层次。然而专业音乐家却对音符本身的意识过分强烈。他们常犯的错误是全神贯注于琶音、断奏等等,而忽略了他们正在演奏的乐曲的更深沉的方面。
  
  

但是从外行的角度来说,主要还不是要克服在纯音乐层次上的这些坏习惯,而是要增进对音符本身进行状况的感受力。


查看全部

全部评论1

沙发 古典琴痴

非常感谢